宜住建建字〔2024〕11号 〔A1〕 〔公开〕 尊敬的曾健代表: 您提出的《美高梅手机版_mgm美高梅官网-彩客网重点推荐:建立传统建筑认养使用机制的建议的个人建议》已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根据我局职能,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基本情况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美高梅手机版_mgm美高梅官网-彩客网重点推荐: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美高梅手机版_mgm美高梅官网-彩客网重点推荐: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有关要求,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构建保护体系、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活化利用,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9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已公布传统建筑685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丰富保护名录。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第三轮传统建筑调查摸底工作。新公布传统建筑519栋,6个村落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深入挖掘利用传统表演、饮食制作、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9个,省级代表性项目87个(含国家级),市级代表性项目211个(含国家级、省级),其中传统村落挖掘保护省级及以上非遗项目20个,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为保护镇(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挖掘市内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铜鼓县排埠镇,丰城市筱塘乡厚板塘村、张巷镇白马寨村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二)严格风貌管控。一是推动规划编制,认真落实《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要求,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修编)、评审和批复。截至目前,我市34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已全部完成保护发展规划编制,14个已完成专家评审和批复。二是编制建房图集,组织编制符合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的建房图集,加强传统村落农民建房风貌管控,目前已收集设计方案13套。三是制定负面清单。针对我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制定宜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负面清单,督促指导各地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 (三)加强保护利用。我市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多措并举加强传统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一是坚持保护为先。积极开展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我市34个传统村落全部完成挂牌,传统建筑累计挂牌685处,完成率100%。坚持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修缮并重,组织及时加固修缮传统建筑,消除安全隐患,让传统建筑留下来。如丰城市设立中长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基金,2023年投入财政资金400多万元对55栋传统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为后期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础。为了规范传统建筑的修缮和维护,我局推动《宜春市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修缮管理办法》列入市政府发文计划。目前,《宜春市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修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起草,正在征求意见。二是创新利用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探索多元化保护利用方式。结合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将村落闲置传统建筑改造利用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幸福食堂、村史馆、家规家训馆等,推进全市101栋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如张巷镇金山村投资近40万元对揭鹏程别墅进行修旧如旧改造,建成了高规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史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有序推进传统建筑使用权流转,引导社会资本和本土乡贤参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如丰城市出台《丰城市传统建筑认养使用实施意见》,建立党员包保、乡贤捐资、村民出力等联动机制,为传统建筑找“婆家”,形成“党员+乡贤+群众”的传统村落保护新模式。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充分发挥传统村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利用模式,为传统村落内村民创收。丰城市2023年以来开展“米粉文化节”“状元米粉肉文化节”“映山红节”“洛菜节”等民俗文化活动9次,吸引游客超15万。铜鼓县高桥乡梁塅村深挖红色资源,2022年以来接待研学游客突破2万人次,吸引50余人返乡创业,带动全村百余户吃上“文旅研学饭”。 (四)强化资金保障。为了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发行政府专债等多种方式筹集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破解传统村落资金难题。近年来,全市共获得国家、省级财政支持0.5亿元,投入县级财政资金0.7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8亿元。扎实推进传统村落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我局联合农发行梳理传统村落保护融资项目5个,意向贷款金额近10亿元。在符合保护发展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指导各地制定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近远期计划,分年度实施一批传统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防灾安全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项目。如靖安县在仁首镇大团村雷家古村、水垅古村打造特色旅游文化村,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专项债券1.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古居民建筑群修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 (五)提升保护意识。一是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课程进党校,宣传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目前丰城市已经完成授课,对传统村落保护及活化利用的情况进行了讲解,其他市、县也已经列入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二是打造传统村落文化研学基地,依托宜春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为载体,建立红色研学旅游路线,增强传统村落影响力。如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以熊雄故居、芳溪镇老旧粮站为主体,打造了一个集教育培训、研学旅行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培基地。三是宣传讲好传统村落故事。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全市传统村落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樟树市临江镇举办《我俚临江府》民间春晚,呈现多部地方特色原创原唱歌曲、原创音乐舞剧、人文风情影片,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线上直播观看达500万余人次。丰城市开展“情义之地 自在丰城”“丰城乡村”“丰城古村秘境”等为主题的全媒体系列宣传活动,制作发布《我的家乡在古村》等视频,在江西综合新闻广播电视台、宜春广播电视台等播出。 三、下一步工作 (一)开展资源普查。常态化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摸排,完善调查记录体系,建立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备选名录。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历史悠久和传统建筑数量偏少的县(市、区)普查力度。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并按照“一村一档”“一栋一档”的要求,建立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信息档案,不断丰富保护名录。 (二)严格挂牌保护。严格实施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挂牌保护,严禁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乱搭乱建。坚持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并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及时加固修缮传统建筑,既消除安全隐患,又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建筑的原真性。指导乡镇全面建立巡查制度,组织村干部、党员、农村“五老”人员和志愿者每月不定期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破坏传统建筑的行为。 (三)健全认养机制。建立健全传统建筑认养办法,推广丰城传统建筑认养经验,明确认养人的权利与义务、认养的范围、程序、年限、认养后的用途,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社会资本和本土乡贤参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鼓励在符合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对传统建筑可以进行保护性利用,利用传统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场所和传统作坊、传统商铺、民宿等,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展示,让传统建筑“活”起来。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部署和落实中必将认真采纳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宜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6月6日 |
附件: